精華文字版:
李海剛:解讀趨勢,發(fā)現(xiàn)價值,大家好,歡迎來到《極客說》,我是李海剛,坐在我對面的依然是極客網(wǎng)專欄作者朱飛,朱飛你好!
朱飛:海剛好,大家好,我是朱飛!
李海剛:上期內容,我們由阿里與IT時代周刊的互掐,談到了媒體的媚俗無底線、公關化、黑公關,以及由此衍生的公媒體信力危機和生存困境。說到情深處,我呢也想現(xiàn)身說法,說說混跡媒體圈五年來,我自己的切身感受。
朱飛:哈哈,實戰(zhàn)“磚家”現(xiàn)身說法,非常期待。你繼續(xù)!
李海剛:1、現(xiàn)在很多媒體下沉做公關,我們這種堅持只做內容的媒體盈利阻力和壓力同時增加。
2、新聞報道必然涉及一些廠商(客戶)的敏感問題,經常陷于兩難境地。報道得罪客戶,不報道失掉媒體的核心價值。
3、評論性文章經常收到預算不菲的公關要約,硬廣越來越沒市場的情況下,要不要接受此類要約,內容的底線在哪里,怎樣在不作惡的情況下拿到預算,畢竟大家要吃飯啊。
朱飛:針針見血啊,一下子說到媒體人心里去了。我相信,你所遇到的問題是所有媒體,尤其是新媒體創(chuàng)業(yè)者都會遇到的問題。
李海剛:這三個問題非常具有代表性。在生存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,媒體的選則無非以下幾點。通過這些年切身體會,也有一些總結
朱飛:看來你對媒體大的生存環(huán)境還是有比較深的研究,那你就講一講,其它媒體是怎么做的,是怎么轉型的呢?
李海剛:嗯,我就講一講。
1、大轉型,玩跨界經營。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大力度發(fā)展“副業(yè)”。舉例:
上報集團涉足地產、物管、演藝、票務、商業(yè)印刷、酒店、證券、基金、創(chuàng)投、教育、出租車、拍賣、旅游、度假村、BPO;
廣州報業(yè)布局房地產、藝術品、副食品、游輪、手游、彩票等;
浙江報業(yè)發(fā)力房地產、游戲、影視、文化產業(yè)投資、教育、文化連鎖園、資本運作等;
南方報業(yè)進軍房地產、會展、演出、藝術品、褚橙、移動電商等;
朱飛:看來啊,他們也在向平臺型公司發(fā)展。靠媒體把人吸引過來了,然后其它業(yè)務也要跟進,最大化影響力變現(xiàn)。
李海剛:嗯,第一點就是不務正業(yè)嘛。第二點呢,就是委身利益集團,充當筆桿子。這話說得有點重,但是事實!記者不做記者的事,天天寫軟文。編輯不做編輯的事,天天做客戶內容項目。在科技媒體圈,這已是公開的密秘。內容同質化,水文滿天非,高級黑隨處可見……
這樣的現(xiàn)狀,背后的利益集團功不可沒,但大部分媒體自己的選擇,以及“主流”選擇所造就大環(huán)境更為重要。在生存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,選擇的背后也有很多無奈。但一旦做出選擇,后面就一發(fā)不可收拾了。
最近幾年做得風聲水起的科技新媒體虎嗅網(wǎng),其內容因為敢講、犀利、深度破受專業(yè)人士認可。然而,虎嗅已被阿里投資(收編),以后同容還能否完全客觀,業(yè)界普遍不看好。要知道阿里觸手所及的領域幾乎覆蓋了IT互聯(lián)網(wǎng)的所有關鍵領域。
朱飛:又有阿里的身影啊。你所說的這一點,我是非常認同的啊。媒體不自愛,怎么讓人家來愛你呢?媒體不應一味的屈從廠商,而是應該用自己的內容魅力影響讀者和商家。
李海剛:如果說委身充當筆桿子還有些遮遮掩掩,更要拿的是有些媒體已經公開做公關了。公關幫著廠商(客戶)做公關、推產品、打市場了。事實上,公關和媒體是兩個不兼容的商業(yè)模式,公關要對自己的客戶100%負責,帶了A公司,決不能再帶A的競爭對手。并且要盡最大可能,在市場宣傳和公關上超過競爭對手。但媒體要保持客觀性、中立性和專業(yè)性。內容摻水會傷及媒體價值根本。
但當前,為了更好的生存,很多媒體開始做公關,或成立公關業(yè)務部,或者干脆專門成立公關公司。其中不乏一些大媒體。由于話題比較敏感,這里就不點名了,人艱不拆嘛!
朱飛:哎,看來,士風日下啊。既作裁判又作球員,對媒體公信力傷害不小。
李海剛:更要命的是,更多的媒體在公關的基礎上越來越無底線。甚至運用輿論工具,威逼+利誘,脅迫廠商買單。也就是阿里口中所稱的“輿論敲詐”。隨著手法花樣的持續(xù)翻新,對媒體底線的認知,一次次刷新。
近年來,在廠商公關費用逐年上升,以及信息發(fā)布門檻大大降低的情況下。專業(yè)從事輿論敲詐的團隊、公司越來越多。并且,專業(yè)水平呈逐年上升趨勢。差評師,水軍比比皆是!在這種情況下,部分媒體(大部分稱不上媒體)為了達到商業(yè)利益,開始不擇手段。當前,不可否認,這樣的媒體遠不只一兩家。只不過,有些做得高明些,有些做得低級些。有的在廠商容忍范圍內,有的已超出廠商底線。于是,各種“鬧劇”就上演了。
不過,可以肯定的是,這種“自宮式”發(fā)展模式必然走不長遠。
朱飛:對呀,畢竟是不健康的發(fā)展模式嘛。我覺得,盡管中國現(xiàn)實媒體環(huán)境比較糟糕,但是未來還是會良性發(fā)展的。以上種種黑色產業(yè)鏈,國家已開始打壓。只是暫時還做不到徹底解決。未來,媒體還是應快回歸媒體的本質,才能走得更遠。
李海剛:沒錯,堅持原則,恪守媒體核心價值觀。專注優(yōu)質內容,不跟風,不急躁,忍受暫時的利潤下滑,甚至虧損。踏實做事,穩(wěn)步轉型。通過持續(xù)創(chuàng)新,逐步走出困境。
這個好像有點假大空啊!但對比以上自宮式發(fā)展模式,這樣的做法似乎更有前途。只不過,現(xiàn)在我還不能給出肯定的答案。
朱飛:不說空話,撈干的。說說你的《極客網(wǎng)》是怎么干的?
李海剛:挑戰(zhàn)我??!你挑戰(zhàn)我就接招。那我就講講,細節(jié)很多,不能盡數(shù),只說說內個大的原則性方向。我所運營的《極客網(wǎng)》在以后的發(fā)展過程中,以下幾點可以肯定,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:
1、恪守媒體核心價值觀,堅持不做公關。
2、堅持媒體的客觀性、中立性、專業(yè)性。
3、與產業(yè)鏈種環(huán)節(jié)參與者深入互動,但堅持原則,保持獨立判斷。
4、在不作惡的情況下,實現(xiàn)媒體商業(yè)價值與內容價值的平衡。
朱飛:你所講的4點,我要點32個贊了啊。其實媒體回歸公信力,不管是什么要求,而是一個非?;A的條件。但是,這個時代,正是很多沒媒體,沒有這個基礎了,所以才顯得難能可貴。這也是我堅持的,媒體的本質還是他的公信力!
所謂媒體的公信力,是指媒體本身所具有的被社會公眾所信賴的一種內在力量。因為有了公信力,才會形成公眾對媒體的信任和接受,才會具備影響力。媒體的本質,是積累公信力和制造影響力,并借此盈利。在一個傳媒環(huán)境正常的國度,可以說誰掌握了公信力和影響力,誰就將在媒體競爭中處于主導和主動地位,盈利也就水到渠成。
我前面所講的三種變味的媒體,無疑是與公信力背道而馳,越走越遠。沒了公信力的媒體,雖然也能活下去,但活得很沒有尊嚴,活得很憋屈。如今中國的媒體,自上而下,還有多少具備公信力的呢?“復制內容”滿天飛的網(wǎng)絡媒體(很多都不能成為媒體)自不細說,就連很多本身出身權威本應具備公信力的媒體,也在一次次的商業(yè)屈服中迷失了自己。
李海剛:沒錯,不過,很多媒體透支公信力,也有很大程度上是出于“無奈”。
朱飛:無奈,這兩個字用的很傳神啊。的確反應了,當前的困境。嗯,是這樣的。中國很多媒體拋棄公信力走入歧途,其實是可以想象,也是可以理解的,其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:
1、本身出身“低微”,難以形成公信力
這一點無需多做解釋,看看那些所謂的權威媒體,哪一家是民營的?!就連四大門戶也不具備新聞采訪權,只能夠編輯。在政策收緊的前提下,執(zhí)意去挑戰(zhàn)需要的勇氣和耐性可想而知。
2、數(shù)字版權無保護,做內容不如做平臺
傳統(tǒng)媒體與網(wǎng)媒之爭,搜狐與今日頭條之爭,反映的都是在新技術的裹挾下,做內容不如做通道、做平臺。再加上數(shù)字版權幾乎處于無保狀態(tài),真正愿從內容扎實做起的又少了一大批。
3、盈利誤區(qū),全靠廠商而不是讀者
“數(shù)字付費閱讀,為內容買單”,每當國際公司進入中國推行這樣的策略時,就會被一大批“懂行的”痛批不懂中國,必將失敗。這是事實,的確在這方面中外公司的鮮有成功的例子,也正是因為這種屈從和將就,導致了中國的大多數(shù)媒體只能找廣告商埋單,長期為取悅廣告商而生,怎么能建立公信力?!
不得不說,即便缺失了公信力,很多媒體目前也能活得很好,但不可否認的是,這塊市場紅利維持不了多久,未來媒體還是要回歸公信力本質,抓住這個核心才能走得遠、賺得多、有尊嚴!借阿里和《IT時代周刊》罵戰(zhàn)這個事,如果監(jiān)管當局能當做典型來嚴肅處理,或許是對變味的媒體們的一次警醒,有助于這個行業(yè)早日回歸正軌,回歸公信力本質!
李海剛:沒錯,近年來,隨著越來越多新的傳播平臺的快速崛起,各家媒體的生存壓力空前,是為了暫時的利益,放棄尊嚴和氣節(jié),人云亦云,屈服于強勢商業(yè)力量,茍延殘喘,為了活著而死去?!還是著眼未來,在巨大競爭壓力下,拒絕誘惑,堅守本真,實事求是,遠離輿論暴力,保持媒體最根本的公信力,然后持續(xù)創(chuàng)新,浴火重生!還真不那么簡單。
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,市場需要媒體,但絕對不是依附某些利益集團的“輿論工具”。傳統(tǒng)媒體也好,新媒體也罷,要想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,長期持續(xù)健康發(fā)展,必需順應潮流,并迎難而上。必要時甚至需要拿出王佐斷臂的勇氣和決心??赡軙嘘囃?,但脫胎換骨之后迎來的是全新機遇和空間。
朱飛:看來你對行業(yè)的期望還是非常高的。你的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啊,尤其是這一點,市場需要媒體,但絕對不是那些誤入歧途,發(fā)展畸形的媒體。未來,不管是廠商,還是普通的讀者,都會去甄別、挑選有價值的媒體。
李海剛:現(xiàn)在,讀者的專業(yè)性越來越強、品味越來越高端,對新聞、事件、評論等市場行為和聲音的判斷越來越準確,對媒體內容的要求也越來越挑剔。期待真實的聲音,期待不一樣的視角和觀點,期待實戰(zhàn),有營養(yǎng)、有風骨的內容,更期望自己可以置身其中進行互動。他們對“意見領袖”的需求和期待,遠遠高于對新聞、媒體本身的需求和期待。這也是《極客網(wǎng)》“科技新媒體意見領袖”的核心利基點所在。
并不是讀者要放棄媒體,而是媒體為了活著,犧牲了太多的公信力!所以,未來能活下來的,是那些能堅持原則,不作惡的媒體。說到這里,我想起了臧克家先生紀念文學泰斗魯迅先生的一句頗有意味的話: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,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。拿來說當前的媒體也很恰當,有的媒體活著,他已經死了。有的媒體死了,他還活著。
在這樣的小感嘆中,我們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里好。媒體公信力及生存問題值得我們持續(xù)關注,我們也將持續(xù)觀察業(yè)界新動向,歡迎大家繼續(xù)關注我們后續(xù)內容。李海剛、朱飛在《極客說》為你解讀趨勢,發(fā)現(xiàn)價值。我們下期再見。
朱飛:感謝大家收聽,下期再見。
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:lihaigang_com;私人號:lihaigang
本文地址:http://m.quema.com.cn/artinfo/1117.html
借阿里與某周刊罵戰(zhàn)反思媒體公信力
站長「蝙蝠俠」:QQ1251270088
瀏覽:1244次 時間:2014-08-10